全球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发展的新趋势解析
时间: 2025-04-11 04:01:35 | 作者: 给料喂料
在全球抗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战斗中,埃万妥单抗作为首款EGFR/MET双抗期待在2025年打入中国市场。这款药物早在2021年获得了美国的批准,给这一肆虐全球的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基因驱动因素尤为众多,现有的靶向药物中,不少也正在用于其他癌症的治疗,如针对Her2插入突变的靶向药物和PD-1单抗。因此,本文将专注于NSCLC市场中,针对EGFR、ALK、MET和KRAS等基因的靶向药物,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
根据PDB药物综合数据库的数据,我们得知,在2015年,全球NSCLC市场已有9款药物获批,其中6款靶向EGFR,而在中国市场则有4款药物获批,其中3款针对EGFR,显示出EGFR靶向药物研发的成熟度相比来说较高。全球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6年、2019年以及2022年各无新药上市,反而在2020、2021和2023年,每年出现了4款新药,包括MET新药、三代EGFR及二代ALK靶向药物。而中国市场则平稳增长,自2016年以来未再经历停滞,随着国产新药的不断涌现及进口药物的加速引进,未来两者之间的数量差距也许将进一步缩小。
在EGFR靶向药的销售分析中,我们得知在NSCLC市场中,EGFR作为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其相关靶向药物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虽然全球市场对ALK的研发较早,但在2015年时,EGFR靶向药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仅为80%而在中国市场则高达96%。随着其他靶点新药的推出,全球和中国的EGFR靶向药物市场占有率均出现下滑,但降幅可控。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全球EGFR靶向药物仍将占据68%的市场占有率,竞争愈加激烈。
在对EGFR靶向药物进行进一步细分时,尽管第四代药物已陆续上市,但其销售额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一代药物吉非替尼曾在2018年前牢牢把控市场,但随着第三代药物奥西替尼的上市,其市场占有率迅速下滑,2018年首次跌破50%,而到2024年上半年则降至不足5%。相较而言,中国市场虽然面临同样挑战,但变化较为缓和,第一代药物在2019年仍占据超过51%市场占有率,到2024年上半年也还有10%以上。
至于目前引领市场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2024年上半年已有6款药品上市,其中前3款就占据了超99%的市场占有率,显示出市场集中度极高。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作为国产药物,正在中国市场上慢慢的变成为奥希替尼的强势竞争者,尤其是阿美替尼,其2024年上半年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虽然这两种药物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但在短期内难以撼动奥希替尼在全球NSCLC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被寄予厚望的埃万妥单抗,计划应对EGFR耐药问题,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有望未来进一步渗透市场。
概而言之,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与变化,全球与中国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未来的战斗中,谁将占据制高点,依然可以让我们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