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献策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5-03-30 06:13:37 | 作者: 矿用分选
推进石化资源高值化利用、发展前沿新材料新技术、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在“面向全球、惠聚未来——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会”上,9位专家学者、石化精英企业代表以石化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结合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开展主题演讲,为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增添新动能,助力惠州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对一个地区来说,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本身就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光明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链十分完善,且大亚湾石化区的环境“像花园一样美好”,令人赞叹;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石化区“一园两区”“隔墙供应”,辐射带动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及其他产业园区,串珠成链,逐渐增强了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
陈光明认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人本身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而是思想。“因此在招商过程中应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欢迎更多外资来惠州投资发展。”他建议,惠州要立足本地优势产业进行配套招商,通过芳烃、碳三、碳四产业链等为锂电池等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进行配套,进一步巩固惠州既有产业优势。其次,要发展前沿的新材料、新技术,例如通过强化发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高性能工程塑料、聚合物复合热电材料等技术,为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先念介绍,公司自2009年落户惠州以来,已成长为华南地区顶级规模的液化气深加工企业,也是大亚湾石化区主要的碳四深加工企业。
“目前我们已具备绝大部分的碳四加工生产能力,碳四各组分通过化学反应逐步消耗分离,脱氢和加氢装置互补,顺酐装置给其余所有装置提供热动能。”胡先念说,基于这一发展基础,宇新能源诚邀上下游企业到惠投资发展,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包括丁酮下游、顺酐下游、丁二烯下游等,进一步延伸拉长补齐石化产业链条,推动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强链是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创院院长徐政和作主题演讲时,认为需要思考石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在新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人工智能驱动下石化行业如何创新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高效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优先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徐政和认为,石化行业要往更高的精细化工、石化产品方向努力,拓宽产品应用场景,提高资源价值利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整个行业发展。
“电子、汽车、光伏和低空经济等新兴起的产业给石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由此诞生了新的应用场景和化工新材料价值链。”中海炼化总经理、董事、党委副书记佘浩滨认为,目前行业的高端化、差异化产品开发不够,许多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任旧存在瓶颈。
以中海炼化为例,佘浩滨说,作为大亚湾石化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重点择优、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式,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化导向,依托惠州现有专业化工园区平台,积极招引新材料项目,加快提升新材料的产业规模和差异化水平,坚定走好延链、补链、强链发展路线,助力惠州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吕新春认为,石油化学工业行业应积极探索轻量化、低碳化、绿色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运用清洁能源与先进工艺减少碳排放,在提升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方面持续推进,为石油化学工业与化工新材料耦合经济稳步的增长注入新动力。
吕新春说,石油化学工业与化工新材料的耦合发展,是推动化工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重要路径,通过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突破发展障碍,有望构建起更具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创新,将传统热化学和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紧密结合,做优下游产品,是实现石化强链的途径之一。”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贤在主题演讲中,就如何培育发展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提出了独到见解。
近年来,孙立贤与小组成员在材料热化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研究成果在储氢、储热、传感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应用。他认为,运用石化源材料来跨学科研究,可助推新能源产业创新和技术突破,为实现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贡献力量,从而进一步达到石化产业强链效果。
“我来自荷兰,自2021年起到中海壳牌工作,之前在新加坡壳牌担任技术经理。在过去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去过很多个石化工业园区。相比之下,我觉得大亚湾石化区的规划较为超前,办事效率也高,对吸引国际投资人具有独特的优势。”主题演讲中,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Arthur Rots(罗亚绅)以《中海壳牌节能降碳现状、挑战与策略》为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Arthur Rots介绍,中海壳牌落户惠州大亚湾以来,发挥大项目的“榕树效应”,在实现自身优质运营的同时,吸引带动了多家有名的公司或行业领先优质客户落户石化区,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坚实保障,我们有切身体会。”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卢堃说,为顺利推进PTA项目,惠州组建了工作专班,挂图作战,逐一破解问题。在后续建设、投产时,各环节都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快速响应,虽然很多都是小事,但都能“办小事、办实事、办成事”。近期他到大亚湾开展工作交流,政府部门都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不是靠政府说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惠州做到了。”卢堃说,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大亚湾石化区全力发展石化新材料中下游产业,未来必将成为国内石化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地。期待与更多优秀企业一同走进惠州、投资惠州、扎根惠州,也希望与各位企业家开展务实合作,一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徐政和在发言中也表示,此次参会感受到惠州有很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建议惠州注重引进和留住人才,推进石化资源高值化高效率利用,加强延链补链,让强链更强。
“从最初仅有27名员工的小纺织厂,慢慢地发展成为拥有19万名员工的集团,恒力过去3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的真实写照。”卢堃说,恒力布局大亚湾是不断强链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众多企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投产以来已经稳定运行18个月,项目本地采购率和消纳率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接下来将努力“从大亚湾来,到大亚湾去”。
随着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的崛起,卢堃表示恒力将与园区的企业一起,共同助力惠州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半导体靶材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姚力军在《聚焦电子材料产业,强链补链,确保产业链安全》主题演讲中提到,江丰电子“二十年磨一剑”,积极填补国内空白,成功攻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上超高纯溅射靶材这一关键领域,同时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培育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次浪漫旅程。我们落户惠州,扎根惠州,将切实抓住机遇,着力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姚力军建议坚持聚焦战略机遇,做强主业;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需求,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做一名技术非常精湛、具有职业精神、拥有家国情怀的奋斗者。
值得留意的是,中海壳牌十分注重企业的工艺安全和环境合规。“我们始终认为安全和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我们应当充分尊重我们的邻居和员工。”Arthur Rots说,根据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建设规划,将通过建设研发中心,逐渐增强企业技术能力,开发出更多富含技术上的含金量的产品。